close

編輯將我的「到處走」改為「趴趴走」,我問編輯原因,編輯說那一段的氣氛感覺上比較戲謔,所以有此一改。

感覺。

每位編輯改稿的原因,除了訂正譯文,似乎都跟「感覺」有關:覺得譯者的用詞差、覺得譯者的句子怪、覺得譯者的文風拿捏失了準頭。

感覺啊感覺。

人人都談感覺。

有時編輯二話不說,自己改。

有時會興師問罪,質問為什麼寫出沒人看得懂的怪句。

其實譯者也是有感覺的。

除非不想混飯吃,譯者不可能「故意」寫出「沒人」看得懂的外星文字。

想起好久以前,侄女長到會爬高爬低的年紀,我就告誡她不可爬欄杆,否則摔到樓下不僅會受傷,而且會死。死是什麼?因為侄女重感情,我跟她說,死了就沒有阿嬤和姑姑,沒有爸爸和媽媽,也沒有阿公。侄女問:也沒有牆壁?沒有○○?沒有XX(把知道的東西全說出來)?我說對。最後她說,死掉好可怕。

後來,她偶爾會在我幫她洗澡時詢問死亡的事情,例如死了會去哪裡、身體會怎樣等等,顯然一直在思考死亡的意義。

我是第一個和她談論死亡的人。等她長大成人,她不會記得我教過她什麼,但她潛意識裡對「死亡」一詞的感覺卻是由我打下基礎的。

除了「死」,還有其他的詞。一個詞一個色調,詞語的色調又隨著生活經驗改變。

有了帶小孩、教小孩講話的經驗,當客戶說「你的稿子雖然沒有譯錯,但感覺就是怪怪的,希望你修改」,我很能體諒他們無法解釋感覺的痛苦,因為天曉得客戶從小到大究竟有些什麼經歷,才會揉塑出現在的語感認知。

只希望客戶見到不如己意的稿子時,別急著罵譯者不敬業,句子亂寫一通。也許,譯者只是在成長過程中,看到了和客戶大異其趣的風景。

上面的「客戶」,也可改為「讀者」。

譯者挨了罵,也別急著跳腳,指摘讀者(客戶)不懂語文、翻譯。要想想自己當初為什麼那樣譯,反省讀者(客戶)的批評是否正是自己生活上、語文認知中的盲點,是不是自己在翻譯時有所疏漏、考慮不夠周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三腳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